CEAD開設專門用于3D打印船體的中心,并在55小時內生產出6米長的船體
魔猴君 科技前沿 17天前
得益于大規模3D打印技術,航運業正在經歷一場重大變革。荷蘭大型增材制造專家CEAD集團最近在代爾夫特開設了其海事應用中心(MAC)。該中心致力于3D打印船舶的設計和生產,標志著造船業邁出了重要一步。
MAC的第一個原型是一艘6米長的船,采用全自動流程僅用55小時打印完成。該船由公司內部研發的高密度聚乙烯CEAD HDPro制成,不僅耐沖擊,而且100%可回收。這種方法顯著減少了浪費,因為如果需要修改,可以將船粉碎并重新打印。
船體一次性打印,配件(控制臺、座椅和甲板)也采用增材制造生產。
該船采用雙船體設計,內部加固,即使在惡劣海況下也能確保最佳穩定性。控制臺、座椅和甲板等其他部件也單獨打印,并通過擠壓焊接組裝。
MAC配備了尖端技術,包括12米長的Flexbot系統,能夠打印尺寸最大為12 x 4 x 2米的箱子。該模塊化系統可實現本地快速生產,從而降低運輸成本并縮短生產時間。此外,還配備了一條配備工業粉碎機的完整回收生產線,以支持打印部件的回收研究。
CEAD的倡議不僅限于造船業。MAC還充當著一個合作中心,致力于開發先進軟件、可回收材料以及推動造船業的自動化。與達門造船集團等主要行業參與者的合作,彰顯了CEAD致力于變革海事行業的決心。
與此同時,CEAD與阿布扎比的Al Seer Marine合作,打印了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船——一艘11.98米長的水上出租車,可搭載29名乘客。該項目采用67%的再生材料建造,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,展示了3D打印在大型海事應用方面的潛力。
機械臂放下塑料來形成船體。
3D打印船舶具有諸多優勢:降低人工成本、提升定制化程度、縮短生產時間以及減少環境影響。借助CEAD HDPro等材料,如今可以打造耐用、輕便且完全可回收的船體,滿足現代人對可持續性和效率的需求。
CEAD的海事應用中心代表著我們朝著更可持續、更創新的造船業邁出了重要一步。通過結合尖端技術、可回收材料和自動化技術,CEAD正在重新定義航運業的標準。隨著航運業致力于減少其環境足跡,此類舉措將引領我們走向更環保、更高效的未來。
編譯整理:3dnatives